一架架巨大的白色“風車”次第排開,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像向陽花般追光逐日熠熠生輝。吳忠市紅寺堡區羅山腳下,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在這里排兵布陣,接受烈烈北風和灼灼陽光帶來的無盡能量。
寧夏能源規劃研究中心對我區風能、太陽能資源潛力研究顯示,寧夏大部分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風能資源充足,具備發展清潔能源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
深藍色光伏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
亙古荒原 “風光”無限好
深秋季節,羅山腳下的大風電場。在31號風機腳下,風吹著風輪轟隆作響,人站在塔筒下,宛若站在巨人的腳尖。
31號風機,僅葉輪直徑就達118米,一個葉片近50米長,支撐葉輪的塔筒高上百米。“31號風機全年滿負荷工作,按照風機年平均2323利用小時數,這架風機一年發電量46.46萬度電。”岳新峰介紹,以一噸標煤大約可以產生3000度電,46.46萬度電大約可以耗去1500噸標煤來計算,一架31號風機一年大約可節省1500噸標煤。
“從轉化率來說,風電是效率最高的清潔能源。但由于風機投資巨大,一架風機一次性投入大約1000萬元,大約10年才能收回成本。目前,風電還不能實現平價供電。”相關人士介紹,隨著風電技術難點不斷被攻克,風電成本會繼續下調,風能利用價值會更高。
在紅寺堡風電場,60架風機散布于羅山腳下,源源不斷地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并入國家電網,送入千家萬戶。
羅山向西30公里,另一片亙古荒地上,在紅寺堡的麻黃溝光伏發電廠。依然是發電,只是這次的主角變成太陽能。大片荒地起伏如波濤,波浪之上,一排排深藍色光伏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貪婪地吸收著陽光。
“相較于風力發電,近年來光伏材料成本一再下降,光伏發電已經接近平價,每度電價0.27元,并且還有下降空間。”光伏電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光伏發電的缺陷在于完全依賴日照,技術上目前正在研究這一課題,有望利用儲能技術克服光伏發電的瓶頸,屆時光伏發電有望成為清潔能源發電的主力。
“光伏發電是最清潔的發電方式,不需要發電機,沒有污染。在寧夏,光伏架下的荒地、沙漠等土地可以二次利用。”在電力工程師岳新峰看來,光伏發電是未來最有前景的清潔能源發電模式。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是國家確定的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國家大規模推廣應用綠色能源的重要基地。根據自治區相關規劃,光伏項目重點布局在沿黃地區中寧、青銅峽和紅寺堡、鹽池、同心等中部干旱帶,風電項目重點布局在賀蘭山、麻黃山、香山等區域。目前全區已形成11個光伏集中園區和10個大型風電場,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水電生物質發電風生水起
在寧夏境內黃河段,目前已經建有兩座水電站,分別是沙坡頭水利樞紐和青銅峽水電站。這兩座水電站發電裝機42萬千瓦,年發電量22億千瓦時,在總發電裝置中占比相對較小。
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位于青銅峽市境內,地處黃河青銅峽水庫右岸的牛首山西麓。牛首山抽水蓄能項目目前已經進入籌建階段。該項目是國家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也是我區唯一一座抽水蓄能項目。該項目計劃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年發電量16.06億千瓦時。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風電、光電等新能源電站的開發建設,需要配套建設具有良好調節性能的抽水蓄能電站,作為系統保安電源,對解決風電、光電等新能源豐富地區大規模開發而引發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問題,將起到削峰填谷、穩定電網的作用,提高風電、太陽能的利用率和質量,促進新能源的消納。
利用生活垃圾等生物質發電,我區也漸成規模。在吳忠市金積工業園區固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寧夏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運行近5年。
“我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500噸,一年可處理綜合垃圾約25萬噸,可消化吳忠市當地97%以上的生活垃圾,年發電量約8000萬千瓦時,實現了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同時解決了近100個就業崗位。”寧夏某公司廠區總經理魏顯露說。
拓寬清潔能源發展高速通道
“截至目前,全區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219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規模1156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規模983萬千瓦,水電裝機42.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9萬千瓦時。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42%,發電量比重達21%,未來占比還會逐年增加。”國家電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清潔能源的電力消納。按照國家要求,各地要建立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我區積極引導工業、交通、農業等終端用戶優先選用清潔能源電力,形成清潔能源電力消費引領的長效發展機制。加強清潔能源功率預測和需求側管理響應體系建設,優化電力調度,完善市場交易和考核機制,促進清潔能源電力消納水平提升。鼓勵大工業負荷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發揮高載能負荷的靈活用電潛力,消納波動性清潔能源電力替代。
“風電光電的波動性對電網安全運行形成威脅,風光電能的消納問題是目前發展清潔電力的瓶頸。今年以來,我區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率達97.9%,未來隨著清潔電能占比的不斷提高,消納壓力也會更大。”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區正在加快電力外送和智能電網建設,力爭“十四五”建成以清潔能源外送為主的寧夏天都山至華中/西南±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持續提升已經建成的銀東、靈紹、昭沂直流外送新能源比重。到2025年,力爭電力外送能力超過1800萬千瓦時,外送清潔能源電力比重提升到35%。完善750千伏、330千伏和220千伏主網架,推進城鄉配電網優化升級,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接入工程,構建有利于清潔能源電力消納的安全、可靠、綠色、高效智能電網體系。
清潔電能的崛起,也在逐步改變我區的電力能源結構。“在清潔能源領域,我區主要任務是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整合沿黃地區和中部干旱帶土地資源,規劃紅寺堡、鹽池、中寧、寧東等若干個百萬千瓦級平價光伏基地,充分發揮平價光伏的市場競爭力,根據電力外送和區內用電需求增長情況建設國家高比例清潔能源發電基地,力爭2025年光伏裝機達到2200萬千瓦。”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